《金牌製作人》(The Producers) 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音樂劇產業:作曲、填詞、編劇Mel Brooks 將1968年自編自導的同名Cult Movie改編成音樂劇,2001年至2007年於百老匯演出共超過二千五百場,並橫掃十二個東尼獎。2005年再下一城,推出電影版作全球發行。與劇中兩名以製作爛Show圖利的「製作人」(即香港所稱的監製)相比,相信The Producers 的一眾監製們,才有資格配上金牌二字吧!只可惜,當初慫恿Mel Brooks 將1968年原電影大改造的著名劇場監製David Geffen (對!就是唱片公司Geffen創辦人和DreamsWorks SKG 的合夥人,也是音樂劇Dreamgrils的監製!)卻沒有參與The Producers的製作!
一般香港劇場觀眾所理解,監製的工作應為行政支援(例如Book場、印Poster、Call飛…),為甚麼音樂劇監製會如此有影響力呢?這樣的理解其實沒錯,只是不夠全面。問題其實並不在於音樂劇與否,而是運作模式的分別。香港的九大藝團都分別設立藝術總監和行政總監兩個職務,各自負責創作和行政工作,因此香港大部份的監製的確是在提供行政支援予劇團或演出 (然則細團又另作別論,可能大家都是一腳踢吧!)。在商業劇場世界裡,監製才是真正的「話事人」。監製除了選取劇本、融資、製定策略和聘請創作人外,還要負上藝術責任,即對演出的藝術取向給予意見。畢竟,演出能否賺錢,有沒有獎項等,都需要監製的藝術(及市場)觸角!David Geffen獨具慧眼,能從芸芸舊片中選出有如此潛力的一套,並說服原作者親自改編,由此可見Mel
Brook對他的信任以及Geffen本身是一個多麼熱愛表演藝術的人。一位成功的監製,必需左右腦同時發達,具藝術修養亦清楚了解市場運作,能同時照顧藝術和商業上的需要。有沒有察覺到,每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,雖然是頒給「演出」,不過代表致詞的,一般都是監製!
有關David
Geffen:
有關《金牌製作人》(The Producers)音樂劇:
有關《金牌製作人》(The Producers)電影:
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395251/business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